阅读历史 |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事业线后续(1 / 2)

加入书签

这“空手套白狼”的算盘珠子简直就差直接打到人脸上了,更离谱的是,有时候村里乃至乡镇的政府员工也会理直气壮地和他们提出类似的要求——

既然都要做慈善了,为什么不顺道扶持一下当地的小企业?卫生巾在哪儿买不是一样?本地产的还免了运输费呢!

且不说这些人是不是抱着从中谋取私利的想法,光是一个产品质量问题就足以淘汰那几家所谓的“本地企业”了。

要知道,连北兮免费捐赠卫生用品的初衷之一就是担心一些女孩因为家庭环境太差用不上合格卫生的产品,她怎么可能同意跟当地的黑心企业合作?

如此一来,自然有人借机故意刁难他们。连北兮被险恶的人心狠狠上了一课,一旦涉及到利益,哪怕只是单纯的送东西都能引发出巨大的争议来。

她一气之下决定釜底抽薪,干脆收购了一家效益平平的卫生巾生产商。整间工厂不再以商业盈利为目的,生产出来的卫生巾专供连北兮及其名下的基金会使用。

别说,连北兮这下还真体会到了富二代们一掷千金的快乐。比起那些豪车名表的花销,她买下这间工厂根本算不了什么,可带来的便利及满足却远超奢侈品上身被人歆羡的自得。

不过工厂到手了也不是立刻就能投入生产,还需要进行适当升级改造。

首先她找女性设计师根据自身经验对卫生巾的形状进行了合理的调整,接着又派人去商谈性价比更高的原材料供应,然后是对生产线的改良提升,最后砍掉了所有的广告宣传、市场营销等费用,就连原有的品牌标志也换掉了,logo则改成她的微信头像——

版权归属于她的原创作品,直接省下一笔专利费。

别看总结起来好像只有区区几个步骤,实际操作却是复杂又漫长,譬如精简工厂后的裁员问题、新产品的审批程序……

等一切尘埃落定,工厂成功生产出第一片“”牌卫生巾,已经是一年多以后的事了。

连北兮对卫生巾以自己命名毫无心理负担,反正东西又不会在市场上流通,那些可能长期使用它的孩子也不认识她。

为了保证质量过关,她还亲自下场,把自己用的卫生巾全换成了工厂产品。

不知道是不是自家的娃自家疼,连北兮用了几个月后发现自家产的卫生巾并不比大牌的差多少。

吸水性强,透气性好,够宽够大能防侧漏——在她看来这就可以算是卫生巾里的尖子生了,压根不需要什么花里胡哨的设计和香味。

于是,连北兮尝试性地给张子珍、记洺文等关系亲密的女性亲友送了些小样试用。

好消息是,她们不仅一致给出了不错的评价,还提出了不少改良意见。

除此之外,每个人都对连北兮突然要进军卫生巾这一行当表示出强烈的好奇,并真诚地建议她不要把自己的头像印在每片卫生巾的外包装小袋上——她们着实不想哪天在公共卫生间的垃圾桶里见到她的“漫画脸”。

连北兮嘴上应着“是是是”,转头却什么也没做。她们的担心她理解,但更大概率的是她们根本不会在城市里见到这些只有独立包装、连厂商基本信息都未必能印全的卫生巾……

就这还只是困难的冰山一角,可想而知连北兮这几年有多焦头烂额。好在她年轻精力充沛,又铁了心要做出几分成绩,所以咬咬牙也就坚持了下来。

家里只知道她在忙着搞“慈善”,并不清楚很多事她都在亲力亲为,就是曾经的枕边人陆江尧和殷爵风,也不了解她的具体业务。

如今陪伴的人换成了霍修文,连北兮照样没打算说,哪怕港城的慈善机制更完善,霍氏也是慈善晚宴上的常客。明明是在做好事,她却莫名地怕被不熟的人知晓,仿佛一公开就有沽名钓誉的嫌疑。

今天连北兮查了一天的账,下班时闭上眼睛都觉得脑子里有数字在跳舞。

有时候她也会怀疑自己坚持的原则是不是正确的,比如她愿意给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开高薪,却坚决禁止他们在各类行程报销上动手脚。

举个例子,某员工递交的报销明细上,他在某个偏远小镇的每笔交通费用都是十五到二十华币不等,且无发票证明。

乍一看没什么问题,因为小镇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小电驴和摩的,但实际上以该小镇的消费水平和占地面积,五华币足以游遍镇子各处,即便遇上宰外地客,最高十华币也能封顶。

很明显该员工在报销金额上使了点小心机,数目不大,全部行程算下来也不过谎报了二叁百块钱,甚至还没有连北兮花在查清这笔账上的时间价值高。

可连北兮对此就是零容忍,她宁愿给员工发加油卡作为出行的额外补贴,也不能接受他们在私底下偷偷搞小动作。

张天翼等人都劝过她有时候就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何尝不明白“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但她就是过不了心里那个坎。

如果她开的是商业公司,那么这点小便宜员工想占便占了,毕竟社畜和资本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